2022年芯片排行榜TOP10(主流芯片產品匯總)
標簽: 芯片 來源:華強電子網 作者:NV 時間:2022-12-29 11:51
摘要:還有幾天,2022年即將結束,今年出現了很多芯片產品,有知名的蘋果公司設計的M2芯片,也有國內紫光展銳設計的5G SoC T820芯片,小編總結了一下今年芯片產品的TOP10,下面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!
還有幾天,2022年即將結束,今年出現了很多芯片產品,有知名的蘋果公司設計的M2芯片,也有國內紫光展銳設計的5G SoC T820芯片,小編總結了一下今年芯片產品的TOP10,下面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!
1、蘋果M2芯片
M2芯片是6月7日凌晨蘋果發布會上的新品,采用了第二代5nm工藝(N5P)制造,由200億個晶體管組成,比M1芯片多25%。在保持4個性能核與4個效率核組成的8核設計下,CPU性能提升了18%;GPU核心數提升至10個,GPU性能提高了 35%;神經引擎核心數為16個,神經引擎速度提高了40%。其支持LPDDR5,提供了100 GB/s的統一內存帶寬,比M1多了50%,加上更大的24GB統一內存容量,使得M2芯片可以處理更繁瑣且復雜的工作負載。目前M2處理器由新一代MacBook Air、MacBook Pro 13寸筆記本首發搭載。
2、英特爾13代酷睿處理器
9月28號,英特爾重磅發布了第13代酷睿處理器。這一代依舊采用了高性能混合架構設計,單線程性能提升高達15%,多線程性能提升高達41%。
本次首發型號包含六款:i5-13600KF、i5-13600K、i7-13700KF、i7-13700KF、i9-13900KF、i9-13900K。相對于12代酷睿而言,基本規格方面,13代酷睿實現了全方位提升,核心數量、主頻/睿頻、緩存容量、內存速度以及功耗均有明顯提升。其次,13代酷睿家族主頻和睿頻全面提升,而且是在核心數量明顯增加的同時,實現了核心頻率提升,這一點體現出了異構混合架構的優勢。其性能核心睿頻頻率全面實現5GHz+,i5家族5.1GHz,i7家族5.4GHz,i9家族5.8GHz,同時均可以繼續超頻以獲得更高頻率。
3、英偉達RTX40 系列 GPU
在 9 月 20 日的 GTC 2022 大會上,英偉達發布了全新的 RTX40 系列 GPU 產品。首批推出的 40 系列產品為 RTX4080、RTX4090,它們采用全新的 Ada Lovelace 架構 GPU,其傳統光柵化渲染性能比上一代 Ampere 最多快 2 倍,在光線追蹤渲染中的性能優勢最多快 4 倍。
RTX40 系列 GPU 采用 TSMC 4nm 工藝制造,其采用的 Ada Lovelace 架構是第三代光追架構,RTX4090 上的完全體 Ada Lovelace GPU 擁有高達 760 億晶體管。不過需要指出的是,目前非阿布的 RTX40 系全系均是 PCIe 4 標準的卡,且均不支持 NVLink。
其搭載第三代 RT 核心,可以實現最高 191RT TFLOPS,是上一代的 2.8 倍。其集成有第 4 代 Tensor 核心,可以實現最高 1.32 Tensor PetaFLOPS,是上一代使用 FP8計算加速的 5 倍。在 Ada Lovelace GPU 里面,英偉達在著色器里集成了新的串流多處理器,支持最高 83 Shader TFLOPS,是上代的 2 倍。GPU 中最多可以繼承雙 NVENC 編解碼器,支持 AV1 編碼且已經兼容主流視頻編輯器。
4、紫光展銳5G SoC T820芯片
規格上,紫光展銳T820采用6nm EUV工藝,八核CPU架構: 1* Arm Cortex-A76大核2.7GHz?3* Arm Cortex-A76大核2.3GHz?4* Arm Cortex-A55 2.1GHz,支持3MB三級緩存;Arm Mali-G57 MC4 GPU,運行頻率850MHz;金融級全內置安全方案。
此外,紫光展銳T820支持5G NR TDD+FDD雙載波聚合技術,可實現高達130MHz頻譜帶寬聚合,支持4G/5G動態頻譜共享技術;同時支持2G到5G多模全網通、Sub-6GHz全頻段、SA/NSA、雙卡雙5G等。
另外,T820支持LPDDR4X內存、UFS 3.1閃存;采用AI降噪與Smart PA智能功放技術;采用四核ISP架構,紫光展銳第六代Vivimagic影像引擎加持,支持億級像素攝像頭;新一代高能效NPU+VDSP 架構,NPU算力8TOPS,支持FHD+分辨率120Hz或QHD+ 60Hz顯示屏等。
5、OPPO藍牙SoC“馬里亞納Y”
作為旗艦級藍牙芯片,馬里亞納Y帶來了全球首個超高速藍牙技術,達到了12Mbps,相比旗艦平臺藍牙速率提升1.5倍,相比傳統藍牙速率更是提升了4倍。憑借更快的傳輸速率,馬里亞納Y首次將129kHz/24bit的無損音質無線化,將曾經發燒友的音頻體驗,帶給所有用戶。
除此之外,馬里亞納Y還首次在藍牙SoC中集成了NPU計算單元,AI計算達到5900億次/秒,實現了更為智能的降噪,以及新的聲音分離技術。憑借馬里亞納Y的NPU單元,即便是傳統的雙聲道音樂,也能夠實現全景聲空間的音效表現,并能夠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體驗,調整不同樂器的空間位置。
6、阿里平頭哥RISC-V芯片“無劍600”
8月24日,在2022 RISC-V中國峰會上,阿里平頭哥發布首個高性能RISC-V芯片平臺“無劍600”及SoC原型“曳影1520”,無劍600平臺是全球RISC-V性能最高的可量產SoC芯片設計平臺:它支持4核高性能RISC-V處理器,最高主頻可達2.5GHz,實現了CPU+XPU異構架構的全面優化;支持64位LPDDR4X,最高吞吐率4266MT;整合4TOPs的Int8 AI算力;全流程滿足GP TEE國際安全標準。無劍600平臺有望幫助芯片公司顯著降低芯片開發成本和風險,并大幅縮短研發周期。
7、物奇微電子Wi-Fi 6芯片
12 月 19 日消息,重慶物奇微電子現宣布,歷時三年終于成功推出國內首款 1x1 雙頻并發 Wi-Fi 6 量產芯片 WQ9101。
該芯片集成 4 個高性能 RISC-V CPU,支持 IEEE802.11ax 并向下兼容 IEEE802.11 a / b / g / n / ac 協議;采用 2.4GHz / 5GHz 雙頻架構,支持 DBDC 雙頻并發,以及多個高速接口和各種外圍接口,可以提供業內領先的射頻和基帶性能。
目前這款芯片主要應用于電視、平板、PC、智能音箱等消費電子領域,其性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,并且已與頭部品牌客戶達成深度合作。
8、美國Zyvex公司0.7nm芯片
Zyvex推出的光刻系統名為ZyvexLitho1,基于STM掃描隧道顯微鏡,使用的是EBL電子束光刻方式,制造出了0.7nm線寬的芯片,這個精度是遠高于EUV光刻系統的,相當于2個硅原子的寬度,是當前制造精度最高的光刻系統。
這個光刻機制造出來的芯片主要是用于量子計算機,可以制造出高精度的固態量子器件,以及納米器件及材料,對量子計算機來說精度非常重要。此外,區別于 EUV 光刻技術,ZyvexLitho1 使用的是電子束光刻(EBL,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)方式,且比目前最好的 EBL 精確一個數量級。0.768nm 的精度是目前的 EUV 光刻機所無法達到的。
9、Ambarella新一代CV3芯片
在2022年舉辦的CES上,安霸推出了全新一代的CV3系列,瞄準最新一代的汽車域控制器,單一芯片集成多傳感器進行集中化 AI 感知處理(包括高像素視覺處理、毫米波雷達、激光雷達和超聲波雷達)、多傳感器深度融合以及自動駕駛車的規控,都可以用單個芯片來完成。
具體來看,CV3系列芯片配備了一整套軟件工具以及開發SDK,適應全場景,多種不同落地需求。CV3系列芯片芯片最關鍵的指標在于AI算力高達500 eTOPS,相較于上一代已經進入很多家自動駕駛落地項目的CV2系列芯片,純粹AI算力而言提升了近42倍。另一方面,CV3系列芯片在能效比上也比CV2系列提升了4倍之多。
全新的CV3系列芯片均采用5nm低功耗的架構設計,CV3系列芯片還搭載了多達16個Arm Cortex-A78AE CPU內核,在支持自動駕駛系統的軟件應用所需的CPU性能上,也比上一代芯片CV2提高了30倍。CV3通過單一芯片集成多傳感器進行集中化AI感知處理(包括高像素視覺處理、毫米波雷達、激光雷達和超聲波雷達)、多傳感器深度融合以及自動駕駛車的路徑規劃,這些卓越的性能助力打造ADAS系統和L2+至L4級自動駕駛系統。即使是在惡劣的光線環境、天氣狀態和駕駛條件下,基于CV3的AI域控制器也可以實現超強的環境感知能力。
10、壁仞科技國內算力最強GPU
8月9日,國內科技創新企業壁仞科技(Birentech)正式發布了BR100系列通用計算GPU,號稱算力國內第一,多向指標媲美甚至超越國際旗艦產品。作為主要用于加速數據中心規模通用計算的GPGPU芯片,BR100具有極高的算力密度,單卡16位浮點算力達到PFLOPS級別,并具備高速片上與片外互連帶寬。
BR100采用7nm制程工藝、Chiplet小芯片設計和CoWoS 2.5D封裝技術,以OAM模組形態部署,能夠在通用UBB主板上形成8卡點對點全互連拓撲。
為了支持強大的算力,BR100配備了超過300MB的片上高速緩存,用于數據的暫存和重用,以及64GB的HBM2E高速內存。它的核心計算單元由大量通用流式處理器組成,具備通用計算和2.5D GEMM架構的專用張量加速算力。
以上就是2022年芯片產品排行榜TOP10,現代科技的發展與芯片相輔相成,明年相關企業在不斷發展,將會推出更多的芯片產品。